close

40度以上的東京都

今年的夏天台灣還真是熱,若是少了雲朵的遮蔽,太陽直射下來35度算是均溫了。漫長的暑假如果想要出國避暑,除了南半球之外,大概就是往緯度高一點的地方,像是過去日本八月的氣溫大約在23度至30度之間,光聽這個數字,馬上就想要搭飛機前往日本避暑。

人算不如天算,今年出現了一堆怪異現象,颱風大多跑到日本鬧脾氣,連氣溫也是極端氣候。埼玉縣熊谷市於7月23日飆出41.1度高溫,打破日本氣象觀測史上紀錄;東京都美國生產青梅市同天也出現40.8度,是東京都觀測史上首度破40度高溫。隔沒一個月,北海道於8月17日提早約一個月的首波降雪,這是從1974年開始記錄以來最早的一次。

極端氣候要怪誰?全世界這麼多頂尖學府、優秀科學家,還有這麼多偉大的政治家,總能解決環境遭破壞所引發的極端氣候議題吧!可是實際上的結果總是令人遺憾,像是美國總統川普於2017年6月1日美國月子以自稱為了實踐保護美國人民的嚴肅職責,宣布退出攸關世界環境的《巴黎協定》,舉世大為震驚。

人類社會為了各自的利益,把讓我們賴以為生的環境擺在後順位,在人口逐漸上揚至百億的未來,資源爭奪戰將更為驚人;這些頂尖科學常為不太偉大的政客服務,推出來的政策都是短視近利型,人類社會失控的進步,又讓我想起復活節島的最後一棵樹是怎麼倒下的故事。

復活節島本來也是長滿了高大的智利酒椰子,而且還有豐富的海產。這座島嶼經過了五、六百年的發展,隨著生活穩定、環境資源優渥,居住人數不斷成長,來到了一萬人之譜,開始有了階級制度,並且開始迷上了雕刻石像來榮耀自己的家族。

因為雕刻石像與運送需要大量木材協助,於是開始砍伐木材,一開始滿島的樹林不虞匱乏,隨著需求量愈來愈高,即便他們知道要採取一定的行動保育森林,但需求的成長過快,超過了正常林木生長的速度,呈現了死亡交叉。

終於有一天,正常林木逐漸消逝,甚至於從島嶼的最高處往下望,環顧四周,應該可以看到整個島嶼已經光禿禿了,怎麼大家都沒有任何的警覺心呢?最後,如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丹頓所提到:那位砍到復活節島最後一棵樹的人,當時腦袋到底在想什麼?

日本311天災後的救市策略

日本人很聰明吧!讓我們來看看311天災後的救市策略。

日本在遭遇2011年3月11日引發驚人的地震與海嘯,甚至於核電廠毀了,整體經濟狀況不佳,股市相當低迷,大約在8,000點上下震盪。為了選票與持續穩固政權,掌握國家的政客必然會選擇異常的救市策略,挽救幾乎躺平的經濟局勢。

隔年,也就是2012年的9月26日,自民黨經過黨內兩輪投票,安倍晉三當選第25屆自民黨總裁,成為首位回任的自民黨總裁。同年12月16日,在眾議院選舉大勝奪回執政權,確定再次出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2014年4月21日,安倍晉三回任首相後執政時間破482天,這一天有重大意義,因為過去的多任首相任期都超短,也讓政局長期不穩;直到安倍晉三的出現,終於超越野田佳彥,成為自2006年9月自小泉純一郎卸任以來在位最久的首相。回到上圖,安倍晉三上任後,隔年7月參議院改選,2014年底又是眾議院改選,如果不推出一些激勵市場的有效政策,安倍晉三可能會像是過去的短命首相一樣,快速且難堪的下台。

第二次上台的安倍晉三可是有經驗多了,對於特殊的時局深知要有特殊的政策,才能得到民心,於是自2012年12月上任後,立即推行大膽的財政改革政策,人稱其經濟政策為「安倍經濟學」、「安倍三支箭」,其中的一支箭就是大量印鈔的貨幣寬鬆政策,使得日本匯率從兌換美元75至125的激烈操作。

大量印鈔灌入金融體系中,可以讓市場快速活絡起來,非常有效且引人注目;但是資金氾濫也未必就有合適的投資標的,很容易就跑到股市與房市,因為日本人排斥買房,所以流向股市,使得股市一飛衝天,從8,000點一路上揚,最高突破到20,000點之上。

此外,匯率狂貶對於出口產業也是一項利多,這句話怎麼說呢?舉例來說,當1美元兌換75日元時,一台Toyota汽車在美國銷售價格為1萬美元,賺來的錢匯回日本,變成75萬日圓;但是當1美元兌換日圓變成125元時,賺來的錢就變成125萬日圓。Toyota公司什麼都沒有做,只因為匯率的貶值就讓企業獲利暴增了67%。這也難怪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常常與中央銀行前總裁彭淮南常常在年底鬥嘴,張忠謀希望新台幣匯率貶值,但彭淮南婉拒此項建議。

只是政府採取這些救市策略,並不會說清楚這些政策的負面效應。印了一堆鈔票,對於擁有資產的有錢人比較有利,原因很簡單,因為貨幣貶值會使得資產價格上揚,股票、不動產價格容易上漲,對於擁有許多資產的有錢人來說,那可是不必做什麼,帳面資產價值就增值了不少。

名下沒什麼資產的窮人,頂多有台摩托車,還必須折舊,無法順著資金泡沫而提高自己的身價。但是印鈔也會讓許多成本上升,唯一可以控制成本的就是人力,所以當萬物飛漲就是薪水不漲,可憐的勞工必須面對薪水一樣甚至於更低,而租金上漲、外食上漲,如果不乖乖聽話,企業就恐嚇勞工要用機器人取代,勞動階層的窮人只能成為被待宰的羔羊。

結論

國家的行為不難預測,掌握政權者一樣脫不了人性的糾結。不要相信表面之詞,把國家當作一般人看待,而且是一位貪婪的人,沒有什麼遠見,維繫自己的利益為最主要的目標。在此前提之下,執政者為了鞏固自身的權力,當然會在災難來臨之際採行各種可能的救市行為。

赴美國生產搭飛機注意事項:坐飛機會對胎兒有影響嗎?

懷孕媽咪坐飛機只對「懷孕早期」的胎兒跟「懷孕晚期」的胎兒有影響,「懷孕中期」坐飛機對胎兒沒有影響。

一般來說,懷孕媽咪是可以乘坐飛機的,但是,懷孕28周以後,懷孕媽咪搭乘飛機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因為飛機在高美國生產空時,機艙內外會產生一定氣壓差,對懷孕超過28周的媽咪來說,由於此時子宮內羊水較多、子宮張力較大,氣壓差易引起早破水、發生早產,嚴重的甚至會發生胎盤早剝,危及大人和孩子的生命。

另外,飛機上沒有專業的醫生,醫療設備等也遠不如正規醫院,萬一在飛機上早產,媽咪和嬰兒很難受到專業的護理,容易發生無法預期的意外。

懷孕早期搭飛機:
懷孕早期(頭3個月),是早孕反應(如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最重的時期,也是胎兒器官形成的關鍵時期。胎兒的生長發育還不穩定,容易發生流產。如果在孕早期有先兆流產情況,乘飛機出行更易增加危險性。懷孕媽咪在飛機上不慎摔倒或碰撞,也會增加母體或胎兒發生意外的可能。

懷孕中期搭飛機:
懷孕媽咪在「懷孕中期」坐飛機出行風險相對最小。因此時期的媽咪身體情況相對處於穩定。在這個階段,大多數懷孕媽咪孕吐的症狀已經消失,流產和早產的風險也較其他孕周要低。所以,一般認為在這個時期的懷孕媽咪乘坐飛機出行的風險相對是最小的。

懷孕晚期搭飛機:
懷孕晚期(後3個月),旅途中的意外有可能誘發子宮收縮、早產、胎盤早期剝離等嚴重併發症。懷孕媽咪在飛機上長時間不活動,再加上增大的子宮壓迫血管影響血液回流,易導致血栓形成。懷孕晚期或合併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糖尿病等,危及媽咪自己和胎兒的生命。

提醒您,如果想在懷孕早期和懷孕晚期搭乘飛機出行,最好先徵求婦產科醫生的意見,由專科醫生根據媽咪個人的身體情況做出具體的風險評估後再作決定。而對於懷疑36周以上的媽咪,為安全起見,最好是不要坐飛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arcisirwe6 的頭像
    narcisirwe6

    narcisirwe6的部落格

    narcisirwe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