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離岸風電躉購費率將在30日拍板,經濟部次長曾文生28日指出,希望外界不要將離岸風電只簡化成躉購費率問題,如果要成功發展風電產業,必須整合經濟、金融、產業、法律等4面向挑戰,從中找到有效的政策均衡點。
台灣風力發顯微鏡電產業協會28日舉辦論壇,討論台灣離岸風電及產業發展願景與挑戰,曾文生致詞時表示,外界輿論對離岸風電都關注在躉購費率一個指標上,擔心外國開發商會因審議結果,而放棄開發台灣風場,但經濟部從不認為推動離岸風電是一件簡單的事,希望大家不要把離岸風電面臨的各種挑戰,簡化為躉購費率的價格,實經緯儀際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變數。
曾文生指出,過去台灣出口許多零組件到全世界,在全球供應鏈占有重要地位,現在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不只要建立整體架構,扶植產業發展,還需有效認證組織與金融單位配合推動綠色金融,這些對台灣來說都是第一次。在風電議題上,對台灣政府、智庫、產業來說,都是建立系統性的重大挑戰。
測量兩地物點間的距離是測量工程最基本的工作,早期以捲尺測距,精確度較低且不利於長距離的量測。一九七○年代光波測距儀問世,其工作原理是以一定波長的光波,從儀器站瞄準對站的反射稜鏡或反射物體發射,並接收平行反射回來的光波,比對其相位差來計算光波發射中心與稜鏡反射中心間的距離,其精度可達 ±3 毫米,是目前測量工程上主要的測距儀器。早期的光波測距儀必須有反射稜鏡的配合才能測距,第三代的光波測距儀應用雷射光為媒介,不需反射稜鏡即能獲得反射光波,只要被測物體對雷射光源有5%以上的平行反射量,即能準確測得其距離,其測距精度在一百公尺範圍內約為 ±5 毫米,雖然比稜鏡式光波測距儀稍差,但因不需預先安置反射稜鏡,增加了許多方便性。
CIP台灣區執行長侯奕愷會後也表示,以目前的計畫內容來看,台灣離岸風電的躉購電價費率並沒有下降的空間,呼籲政府維持在2018年穩定的躉購費率5.8元。
他強調,維持躉購費率5.8元,恢復前高後低階梯式的電價,並取消3,600小時滿發上限,這些都是決定台灣離岸風電開發的關鍵條件,CIP謹慎樂觀期待政府能回應開發商的呼籲,讓台灣離岸風電發展有實現的可能,期盼與RTK定位政府共同打造台灣成為亞洲離岸風電的發展指標。
基於Internet的VRS/RTK定位算法模型及實驗研究針對VRS的關鍵技術,系統地探討了基於Internet的VRS/RTK定位的算法模型,並結合GPS觀測網絡的實際和自主開發的GPS虛擬參考站軟件系統Venus 1.0進行了分析、實驗、驗證,取得了滿意的結果。通過實際網絡測試表明,網內水平精度1~3cm,垂直精度1~4.5cm;網外距離相關誤差的相關性逐步減弱,定位精度也隨之下降,但VRS/RTK定位在網絡覆蓋範圍之外的一定範圍(如成都地區可達20km),仍然可以實現cm級定位服務。